关于助推我市夜间经济发展的建议
和平区政协
当前夜市经济还存在后继乏力、冷热不均、软硬件建设不配套、长效规划不完善等问题。为此建议:
1.要针对不同人群,培养消费需求。针对本地人群,通过在夜间示范区附近设立公共事务中心、延长各机构晚间营业时间、开展艺术馆夜间专场等方式,引导市民夜间出行消费。针对外地游客,可在其进入天津市时发送短信,指导其快速了解天津市夜间经济示范街区的特色与优惠活动。
2.要强化配套服务,实现未雨绸缪。针对停车难问题,建议增加夜间特定时间段临时停车位。针对景观、道路照明不足问题,建议延长照明时间,增加照明和指引标识标牌。针对人群短时间大量聚集问题,建议投放自动体外除颤器等应急设备,加强安保和交通疏导,增加流动卫生间。
3.要解决好夜间经济衍生问题。针对食品安全问题,要加大监管力度并强化消防安全举措;针对噪音、光污染等扰民问题,要做好规划和预防措施。针对损害消费者权益问题,要借助联合惩戒等信用方式,打造诚信经营的市场氛围。
4.要搞好长期规划。将和平路、滨江道等区域纳入夜间经济示范区,丰富24小时商业氛围。按照不同的定位和特点,建设不同消费特色的夜间经济区域。要进一步完善基本公共服务,使津门成为休闲观光消费的不夜城。
5.设法提升商家和游客积极性。要通过建立滑冰场、举办冰灯会、彩灯会、打造小型嘉年华,引进“夜间观光酒吧车”等方式提高游客兴趣,拉动淡季消费。要将政府补贴用到晚间用电、垃圾清运、文博展馆营业等实处,提高补贴效用,提升商家积极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