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加快政策整体落地,增强实体经济发展系统性和协同性
在落实智能科技、供应链体系等方面的各项政策时,加强市、区和产业园区的协同,加强各领域信息服务平台的协同及与“信用天津”和天津海外商务协同网的融合,推进资源共享。加强对关键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和标准研究,加大在行业标准体系和制度规则等方面的话语权;建立以津门工匠为代表的产业工人技能技术推广平台。
二、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增强实体经济创新积极性和主动性
尽快出台知识产权保护地方性法规,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并对互联网、生物技术等新技术新领域的知识产权进行规范。做好对知识产权的运用,加强知识产权公共服务平台建设,避免实体经济技术创新资源浪费。
三、加快制造业转型升级,发挥装备制造业带动性和示范性
我市制造业覆盖了全部制造业的31个大类,装备制造业对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9.5%。将高端装备制造业列为天津海河产业基金的重点投资产业,推动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的合作;发挥行业协会作用,加强国际间行业合作,扩大高质量产品和服务供给。
四、加强实体经济支撑体系建设,增强企业经营专注度和能动性
落实现代金融体系规划,发挥资本市场在推动国企混改中的重要作用;加快分离移交“四供一业”等企业办社会职能;推进健全企业法人治理结构,制定职业经理人、高技能人才、高端产业领军人才收益分红、股权激励、股票期权等方面的规定,细化创新人才在管理决策权、资源调动权和经费支配权方面的规定,增强企业自主发展动力。
(袁滨渤 市政协常委 代表天津市总工会发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