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工商联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和中央政协工作会议精神,认真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民政协工作的重要思想,把提案工作作为履行政协参加单位职责、积极参政议政的重要举措,围绕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和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健康成长深入调研、提出建议,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不断健全完善提案工作机制、提高提案水平,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一、加强思想政治引领,广泛凝聚共识
一是深化思想认识。市工商联始终高度重视提案工作,结合两个健康工作主题,深化认识、完善机制,在建言资政和凝聚共识上双向发力,着力提高提案质量和水平。二是加强组织领导。把提案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席办公会议进行专题研究部署,按照《天津市工商联参与政协工作实施细则》对提案工作的要求,及早部署、周密安排。三是把握关键环节。每年初,根据市政协协商计划和全国工商联调研任务印发工商联系统调研参考课题,指导提案方向。年中,下发工作通知,在全市工商联系统中广泛征集提案线索。同时,将调查研究作为提高提案质量的基础和前提,深入调研,察实情、求实招。下半年,对提案线索进行汇总、筛选、分析、研究,牢固树立质量意识、精品意识,提出市工商联团体提案建议,经主席办公会议审定后上报市政协。在2020年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期间,我会提交团体提案14件,涉及营商环境、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民营经济发展等多个方面。
二、围绕中心工作,服务全市发展大局
市工商联始终围绕事关全市中心工作和民营经济发展,锚定新时代工商联新方位新使命,立足促进天津高质量发展,确定提案主题和内容。在今年提交的14件团体提案中,围绕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提出了《关于营造更好发展环境大力促进民营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围绕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撰写了《深化商会改革助力国家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建议》提案;围绕推动营造公平竞争环境,提交了《关于支持民营建筑企业充分参与市场竞争的建议》的提案;围绕天津智慧互联网建设,上报了《关于推进天津“智慧城市”建设的建议》《关于繁荣天津市互联网文化产业短视频的建议》《关于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引领天津高质量发展》等提案;围绕支持民营企业发展,从“蓝白领公寓”建设和“扶持企业信息化”建设等角度提出多项保障措施。
三、注重工作实效,努力发挥提案效用
多年来,市工商联探索形成了制度化、常态化、规范化的提案工作程序,包括动员部署、调查研究、线索征集、筛选转化、提案论证、会议审议、发布报送等环节。注重提案办理,把提案提交、办理、反馈作为服务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加强与承办单位交流协作,主动联系提案线索提供者,组织召开提办双方座谈会,促进承办单位对提案的全面深入了解,有力推动相关问题解决。比如,今年,针对《关于促进天津市制冷设备行业发展的建议》所涉及的问题,市工商联积极推动天津市制冷设备行业协会与交通运输委反复进行电话沟通,进行现场座谈,共同研究在遵守法规基础上,如何破解难题;在《关于充分发挥社会组织职能作用,大力发展“大学生见习基地”的建议》办理中,邀请提案线索提出单位企业人才创新促进会与市人社局座谈沟通,在完成答复工作同时,促成了线上为促进疫情形势下高校毕业生就业开展专业讲解的成果。市港航局对我会提出《关于进一步提升水运业行业管理水平推进行业实现繁荣发展的建议》提案高度重视,第一时间与提案线索提供单位——天津市水运协会取得联系,并召开双方座谈会,就提案列出的问题一一做出回复,推动双方的进一步合作。我们的提案还得到全国工商联的高度重视。2020年两会期间,我会提出的《关于规范开展制冷剂(ODS及HFCs)回收再生利用工作》等2件提案,被全国工商联提交至全国政协,得到国家有关部委答复。14件提案被各承办单位纷纷列为A类提案,得到各承办单位的高度重视。
四、着眼自身特点,力争实现提案工作新发展
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绝大多数是民营企业家,他们身处企业经营和管理一线,反映的意见建议更为具体、针对性强,但缺少宏观分析和规范性表述。对此,市工商联一方面加强组织培训,召开市政协工商联界别委员会议暨市工商联参政议政专委会工作会议,举办全市商会会长、秘书长培训班,对提案工作提出要求,就如何撰写提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拓宽渠道,充分调动社会力量特别是专家力量,努力形成区工商联、所属商会、会员企业和智库专家“四位一体”的提案网络体系,不断扩大工商联提案工作覆盖,增强工作合力,推动提案工作取得不断发展。
|